> 文章列表 > 父母还在拜年吗

父母还在拜年吗

父母还在拜年吗

以下围绕“父母还在拜年吗”主题解决网友的困惑

老家在农村,父母不在了,你还会回到农村老家过年吗?

即使父母已逝去,至少还有坟茔,还有兄弟姐妹,还有姑舅叔伯等等等等,老家永远是我们的根,我想过年我还是会回去的。 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,对于老家有了更深的感情,那是我的故乡,有着我成长的点滴回忆,回到老家过年可以重温那份浓浓的乡愁。

我全家在外地,父母已经不在,过年还需要回老家吗?为什么?

父母都已不在了,兄弟姐妹也各自有各自的家,你全家又都在外地安家,时过境迁岁月变化,老家旧屋可能已不复存在,分别已久,各自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都会有很大的差异。虽然回老家过年不再是抱着家人团聚的目的,但回到老家可以追忆往事,重温和兄弟姐妹们的情谊,这也是一种心灵的寄托。

春节都在家各过各的,亲戚之间没有电话联系?正常吗?

我在乡农村老家生活时,父母老家儿都在,老亲戚不少,亲戚经常来,父母都不在了,亲戚来的少了,来到北京城市安家之后,几乎就见不到亲戚了,老亲戚的晚辈从来没有来过,也没有电话联系,这在当下社会是非常正常的。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各自忙碌的生活让亲戚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疏远,但每逢佳节还是可以通过电话联系,表达一下对彼此的思念之情。

有人说“父母在,兄弟姐妹常团聚走动,父母不在了,兄弟姐妹互不往来”对此你怎么看?

有一句老话叫“双亲在,家在;双亲去,家散。”说的是:父母在世的时候,兄弟姐妹经常走动,父母不在了,兄弟姐妹们因为各种原因,也就渐渐疏远了,甚至就不往来。这其实是常见的情况,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责任和忙碌,没有了父母的带领和联系,兄弟姐妹们自然会各自奔波在自己的生活轨道上。但是,兄弟姐妹间的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无法被疏远的,只是见面的次数和频率可能会减少。

过年给父母或者长辈拜年的时候还要下跪磕头吗?有哪些风俗?

在宁夏,我们小的时候年三十晚上,给父母拜年有时会行大礼,就磕头跪拜,但是也是带有模仿表演性质,不属于正式的隆重礼仪,仅仅偶尔为之,而且都是童年。如今的风俗已经有所改变,很多地方已经取消了下跪磕头的传统,而更多地是以握手或轻轻拥抱表达对长辈的敬意。风俗的变化是社会的进步,人们愈加重视平等和尊重个体的权利。

父母不在了,家里还有弟弟一家,打算回弟弟家过年,大家怎么看?

当看到您标题的这一瞬间,真的让我很感动。不得不由我又想起了往事。我也是一个做弟弟的。记得我儿子六岁那一年,我的父母便相继去世,我非常赞同现在流行的一句话:“无论是谁的儿子,到家里都是儿子”。回到弟弟家过年是一种家庭团聚的方式,尽管父母不在了,但我们作为家人依然可以共同度过新年,在彼此的陪伴中感受家的温暖。

有人说“现在的亲戚关系就是:一辈亲、二辈表、三辈四辈不认了”对此你怎么看?

准确地说应该是“一代亲、二代表、三代闲了了”。 如今的社会也的确如此,有些甚至连二代都不怎么走亲戚了。世界在不断变化,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。与以往相比,现代人更加注重个人的空间和独立性,因此两代甚至多代亲戚关系的交往频率可能会减少。尽管如此,亲情和家庭的重要性从未改变,只是表达的方式和形式发生了变化。

父亲有退休金,子女平时或过年过节就不需要花一分钱尽孝心了?

父亲有退休金,子女平时或者过年过节需不需要孝敬父亲的问题,这本来就不应当是一个讨论的问题,应当是一个十分明确的,应当做的问题。作为子女,无论父亲是否有退休金,我们都应该尽孝心。孝敬父母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支持,更是体贴关心和精神上的陪伴。我们可以为父亲准备一份心意的礼物,陪他聊聊天,陪他散散步,这些细微的关心都可以展现我们子女对父亲的爱。

父母不在了,再也不想回家过年,有人能体会这种感受吗?

家乡是我们精神安放的地方,父母是我们精神的凝聚者。家里有父母,晚辈无特殊原因都是要回家过年的。虽然我没有亲身体会过这种感受,但我能够理解这种心情。父母的离去是一场巨大的失落和痛苦,回家过年会让我们无法忽视父母不在的现实,这种感受让人无法描述,但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亲人和时光。

夫妻都是独生子女,双方父母为什么不能在一起过年?不是挺好的吗?

在不同家庭、不同地域,因为人们的习俗和个人情况差距较大,所以过年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。尽管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,但双方父母过年的选择并不仅仅取决于这一点。有可能双方父母有着各自的活动计划或者喜好,他们也希望在年节期间与自己的亲人相聚。而夫妻双方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双方父母的意愿,安排合适的时间在一起共渡佳节。